轰轰烈烈的“双减”政策正式出台,各省市正在积极制定落地政策,但是毫无例外都是遵照中央指示严格执行,也就意味着义务教育阶段不大可能再出现大规模暴增的局面。
客观上讲,“双减”是解决义务教育内卷的不二法宝,也是党中央的英明决策:义务教育阶段过度市场化,只能带来内卷和教育公平的撕裂。
那么,教育资本化降温,但是资本还是对教育抱着很大的期望,众多K12知名企业诸如新东方、思考乐、好未来、高途等开始尝试转型,有进军餐饮的,有做衍生周边的,但是无一例外,都进军职业教育领域。其实这种趋势不难理解,一是总得找出路,二是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符合中长期规划,三是职业教育市场广阔,领军企业不多,可以突破。
那么问题来了,究竟这些机构转型职业教育能否再造辉煌,再打造一个职教的新东方,且听笔者慢慢分析。
一、当下职教的现状。
1、职业教育的重要性。职教是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构建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不可或缺的因素。这个观点已经在党的会议、政府工作报告中不断得到夯实,所以,政策方面是利好的。
2、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。这个定义决定了只要社会上有多少行业,那就有多少的培训专业。这一点不难理解,必须培养对口的技能。 所以市场潜力巨大。
3、职教现在的龙头。全国范围来看,市值及营收规模上中国东方教育(00667.HK)首屈一指,牢牢占据第一方阵。诸如像北方汽修、蓝翔、王森西点、优美西点等等都是区域竞争对手,规模体量上无法与之抗衡。但是职教市场广泛,中国东方教育只是涵盖了包括烹饪、西点、IT、汽修、美容美发等专业,这也就意味着在其他行业依然有比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可能性。
据中国东方教育招股书显示,其教育板块中除新东方烹饪占据市场25%的份额遥遥领先之外,其余专业均是占比5%左右,不构成绝对领导地位。
二、未来职教发展的趋势
1、大品牌恒强。强者恒强,获得了港股职业教育最大金额的融资的中国东方教育,以重资产运营为主要思路,开始走自购土地建校,将职教的护城河挖的足够深,规模不大的资本想进入这个重资产的领域与之抗衡,无异于以卵击石。
2、企业办学。随着用工的深化,职教培养的学生脱离市场这是一个必然因素,所以很多企业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前提下都开始尝试自己办学。比如文峰国际,开设自己的美发美容学校;安徽的巴莉甜甜(300家门店,华东最大的西点提供商)开始尝试自己开烘焙学校。再加上国家已经开始放开社会化鉴定职业技能评价体系,企业办学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一个大趋势。
3、轻资产运营。中国东方教育将重资产运营打造得淋漓尽致,不代表就堵死了资本进入职业教育,甚至烹饪教育的路子,很多资本可以尝试轻资产运营。所谓轻资产运营,就是利用企业资源与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办学,共同收费,产生收益共担。
注意,这里说的所谓的企业其实就是一个中间商——教育公司,对外连接企业解决学生就业,对内联系学校开设专业开展招生。
4、改制是大趋势。改制,就是公办学校开展的引入社会资本的股份改制,也是符合大政策方向的——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办学。目前该模式在山东做得比较好,但是众多原因导致无法在全国推行。
但是笔者认为,公办学校包括高职、中专、技校的混改,是大势所趋,或许不久的将来配套政策明确,又会迎来一波职教的春天。
三、资本进入还有机会打造第二个中国东方教育吗?
答案是肯定的。
首先,国家政策是利好,短期内国内的就业形势决定了职业教育存在的重要意义。
第二,中国东方教育打造的护城河究竟有多深,其实业内理解不一,品牌沉淀30年,教学体系30年,学生管理30年,究竟有多少所谓的核心价值,笔者认为并非完全不可复制。资本进入,高薪挖师资,试错定模式,是不是也是个搞法?
第三,农村包围城市。从市场化营销还未渗透的中西部开展品牌渗透,毛主席的思想不会过时。
第四,殊途同归。挑比较热门的行业,避实就虚,避其锋芒,比如美业、比如人工智能,比如养老康养等等。
综上,职教领域究竟是还会诞生巨头,龙一龙二,还是会百花齐放,让我们拭目以待吧。